10月24日下午,印尼来华短期访学团开启了一场兼具文化浸润与治理观察的海曙之旅。

访学团首站抵达海曙婚俗博物馆,在傅晓炜老师与原海曙民间文艺家主席谢国旗老师的专业讲解下,开启了对中华婚俗文化的深度探寻。馆内四大特色展区各有韵味:原始部落展区的粗陶器皿、兽皮装饰还原了远古先民的婚恋仪式,藏族婚房的彩色经幡、织锦床幔尽显雪域高原的浪漫风情,明清婚房的红木家具、凤冠霞帔雕琢着中式古典的精致典雅,而知青婚房的旧书桌、军绿色背包则承载着特殊年代的爱情记忆。留学生们一边认真聆听展品背后的故事,一边用手机记录下感兴趣的细节。在博物馆中央陈列的传统花轿前,大家被轿身精美的龙凤雕刻、朱红漆色深深吸引,围着老师追问“浙东女子尽封王” 的历史渊源,当得知这一典故与宁波女子勤劳聪慧、地位尊崇的传统相关时,纷纷露出赞叹的神情。随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几名留学生合力抬起花轿,感受着木质结构的厚重与传统礼仪的仪式感,现场笑声不断,沉浸式体验让遥远的中国婚俗文化变得鲜活可触。

离开婚俗博物馆,访学团来到海曙区政务服务中心,近距离感受“始于需求,终于满意” 的政务服务理念。一进大厅,代表公安事务区的“海洋蓝” 主色调便给人清爽专业的印象,2600 平方米的公安事务区集中办理出入境、户籍、治安等 10 大类 164 项业务,实现 “一站式” 服务。作为办事大厅的 “中枢大脑”,导服台的工作人员热情介绍着初审咨询、政策解答、动态分流等多功能服务,让访学团直观了解政务服务的高效运转。在网上办事区,专业工作人员手把手教大家操作浙江政务服务网与 “浙里办” APP,演示如何足不出户完成事项申请,让留学生们感受到数字化服务的便捷。旁边的快办区里,出入境移动受理机、身份证自助办理机、“一照通用”自助终端机依次排开,从信息采集到证件打印全程自助,无需排队填表,让大家切实体会到“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红利。

走进出入境服务区,民警和陈佳璐老师为访学团详细介绍了普通护照、台港澳通行证等证件的办理流程,得知宁波作为出入境证件换补发“全程网办”试点城市,能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不少人点头称赞。针对台港澳同胞的居住证办理、电子临时通行证申领等服务,以及为企业定制的“一企一策”商务出行保障、海外风险防控宣讲等举措,让访学团看到政务服务的精细化与覆盖面。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设立,更让大家感受到政务服务的兜底温度—— 论是材料问题还是流程疑问,都能得到专门对接解决,真正做到为群众排忧解难。在“海外人曙地”移民事务服务站,访学团了解到这里为境外人士提供临时住宿登记、外语翻译、传统节日体验等服务,977 名境外人士、828 家外国企业在此获得贴心保障,中外融合的氛围让留学生们倍感亲切。此外,24 小时自助区的 470 项常办业务办理服务,以及冰箱、雨伞等便民设施,“三朵花”特色服务区针对复杂事项与老年群体的个性化服务,都让访学团全方位感受到政务服务的便捷与温暖。
此次研学之行,既是一次中华传统婚俗文化的探寻之旅,也是一场现代政务服务治理的观摩之旅。印尼访学团在触摸历史古韵、感受治理温度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海曙的文化底蕴与发展活力。这场跨越国界的交流,不仅增进了中外友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友谊,更搭建起文化互鉴、经验共享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