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下午,我院对外汉语教研室傅晓炜、万淑芬、贝可钧三名教师受宁波财经学院人文学院邀请,前往财院开展教学沙龙。本次沙龙以“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与创新”为主题,双方教师围绕教学管理、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现场氛围热烈融洽。
沙龙伊始,傅晓炜老师结合留学生教学管理经验,就留学生教学管理的特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系统介绍。留学生群体具有文化背景多元、学习需求差异大、生活适应周期长等特点,教学管理需兼顾规范性与灵活性。在具体工作中,既要建立完善的考勤、作业反馈等管理制度,确保教学秩序,又要关注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通过定期沟通、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帮助他们融入学习生活。同时,傅老师还分享了处理留学生突发问题的案例与技巧,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

随后,万淑芬老师从HSK等级与课程安排的关联性出发,进行了综合介绍。她详细解读了HSK考试的最新改革动态及各等级对应的语言能力要求,并结合我院对外汉语课程体系建设经验,提出“以HSK为导向,兼顾实用能力培养”的课程安排思路。万老师表示,课程设置应根据留学生的HSK水平分层设计,初级阶段侧重语音、词汇和基础语法教学,中级阶段强化阅读、写作技能训练,高级阶段则融入中国文化、商务汉语等特色内容。此外,她还建议通过“HSK模拟考+专项辅导”的模式,帮助留学生提升考试通过率,同时注重培养他们在真实场景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实现“应试”与“应用”的有机统一。
贝可钧老师则聚焦口语课和听说课的教学实践,分享了创新教学方法与心得。她认为,对外汉语听说教学的核心是“创设情境、激发互动”,并结合具体课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多媒体资源、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提升课堂活跃度。例如,在口语课中引入“话题辩论”“情景模拟购物”等活动,引导留学生主动表达;在听说课中采用“听后复述+创意改编”的模式,锻炼学生的听力理解与语言组织能力。

本次教学沙龙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搭建了我院与宁波财经学院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校际合作桥梁,实现了教学经验、资源的互通共享。双方教师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不仅解决了各自教学中的实际困惑,还拓展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另一方面,沙龙为未来的校际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双方约定将定期开展类似交流活动,在课程共建、教研项目合作、留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探索更多可能性。此外,三位教师的分享也为我院对外汉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后续教研室将结合本次交流成果,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对外汉语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国际汉语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