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我院来华留学生感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力,培养知华友华的留学生,近日国际交流学院开展了“来华留学生非遗体验周”活动。
在天一广场药皇殿,留学生们在校内教师和校外非遗传承人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参观了这座天一广场内唯一现存的中国传统历史建筑,了解了中医药文化知识和市级非遗项目“药皇圣诞祭祀仪式”的文化内涵。在莲桥第历史文化街区,留学生们利用各色粗布、艾草、青蒿等成分的中药粉末、锤柄、麻绳、橡皮筋等,在市级非遗项目“宋氏妇科”第39代传人宋贝尔的指导下,做起了养生锤。制作过程中,宋贝尔一边讲解,一边动手演示。留学生们也紧跟老师的指导步骤,把各色粗布平摊在桌面、中药粉末倒入粗布三分之一处,捏成一个紧实的圆形,再将木柄与药粉包固定,然后用麻绳进行缠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一个个形似话筒的养生锤便制作完成了。同时,留学生们还学习到,养生锤始于《黄帝内经》中的“导引按跷”术,用它轻轻敲打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可以疏通经络,加快人体的血液循环,达到舒缓疲劳之效。制作好的养生锤会散发着淡淡的药香,有宁神理气、安神助眠、驱蚊驱虫的作用。
在枫园社区,留学生们观看了省级非遗项目“黄古林草编技艺”的英文介绍片,了解了从草编的起源,到它如何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的历史文化。在非遗草编展台展出的草帽、草篮、草扇等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引起了留学生的浓厚兴趣。老师逐一为他们展示了草编小成品,如精美的篮子、实用的草帽、装饰性极强的挂饰等,并向留学生详细阐述了这些作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及功能。每一件成品背后所蕴含的智慧与匠心,让留学生们赞叹不已,他们被这份源自自然、归于生活的美学深深吸引。在“新枫尚”手编共富工坊志愿者团队的指导下,留学生们拿起蔺草,跟着师傅们的手法,一步步尝试编织。从最初的笨拙到逐渐熟练,每一张专注的脸庞上都洋溢着成就感与喜悦。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亲手触摸与编织,留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非遗的魅力。
在石刻博物馆,留学生们参观了包括宁波市级非遗“梅园石刻”在内的7500余件石雕展品。大家一进展厅,就对各种石雕作品上的龙和狮子的造型产生了兴趣,纷纷猜测这些石雕的用途。老师对龙和狮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石雕摆放的场所等一一做了介绍,还专门提醒大家注意宁波本地石狮子的表情特点。大多数留学生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石雕作品,纷纷上前拍照。接下来,大家还参观了石碾、磨盘等各种石雕农耕作品,在一个直径5米多的大磨盘前,四五个留学生还饶有兴趣地共同推起了碾盘。最后,大家还参观了篆刻拓印教室,了解了拓印的工序和用途,并亲手体验拓印。此外,在图书馆书画角、体育馆练功房等处,留学生们还体验了中国传统软笔书法、水墨画、太极拳等多种传统文化技艺。
本次留学生“非遗体验周”,国际交流学院对外汉语教研室全员上阵,利用个人文化艺术技能、联系相关非遗资源、对接外分院和职能部门等,为留学生们呈现了一场非遗的饕餮盛宴。下一步,对外汉语教研室将继续开展更多不同类型的非遗体验活动,助力宁波本地非遗国际化传播的同时,拓展来华留学生育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