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工作


国际交流学院关于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制定的原则要求
【日期:2020/07/12】【 阅读:467】【关闭
 

   根据学校《教学方法创新工程实施计划》相关要求,现对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制定做以下原则要求。

一、“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中充分体现混合式教学

按照《教学方法创新工程实施计划》中“混合式教学课程不少于50%,专业核心课程必须增加课外线上学习的要求,并纳入课程成绩总评”的要求,下列课程分类实施混合式教学,“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中应充分体现混合式教学,打造“混合课堂”。

1、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中必须增加课程课外线上学习要求,“授课计划”中写清课程课外线上学习的具体要求(如课外学习的课程平台、具体课程、学习要求等)、成绩占总评成绩比例等(建议不低于10%)。

2、学校立项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前学校立项的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及2020年第一批、第二批立项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本学期“课程标准”中原则上须增加课程课外线上学习要求,“授课计划”中写清课程课外线上学习的具体要求、成绩占总评成绩比例等。

3、大学英语课程。2020级除普高生源外所有班级(含普高、“三校”混合编班班级),在“大学英语Ⅰ”“课程标准”中必须增加课程课外线上学习要求,“授课计划”中写清课程课外线上学习的具体要求(学习平台: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课程名称:《实用大学英语》;学习要求:按课程发布进度学习等)、在线课程学习成绩占总评成绩10%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2020级普高生源所有班级在“大学英语Ⅱ”“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中增加《实用大学英语》线上学习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课外线上学习要求具体可与张莉老师协商。

4、其他课程。建议其他具备条件的课程,在“课程标准”中增加课外线上学习要求,“授课计划”中写清课外线上学习的具体要求。

二、“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中充分体现智慧教学

按照《教学方法创新工程实施计划》中关于打造“智慧课堂”的相关要求,分院申请学校“智慧教学改革项目”的三门课程,在“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中应更多设计“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授课地点为学校已建成的智慧教室。

鼓励50岁以下其他老师在“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中更多设计“智慧教学”要素,有条件的课程授课地点安排在智慧教室。

三、“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中充分体现产教融合

按照《教学方法创新工程实施计划》中关于围绕产教融合、打造“双元课堂”的要求,所有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中,要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1、企业参与“课程标准”制定。每门专业课程“课程标准”的制定要请企业导师共同参与;每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的制定要请企业导师共同参与,以专业为单位成立课程委员会并组织论证。

2、企业参与课程实际教学。“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中,每门专业课程必须写明一个行业领先企业的导师或校外教学基地,并在实际授课中组织相关教学活动;专业核心课则至少有一个行业领先企业的导师和一个校外教学基地,实际授课中将企业导师请进来上课,或者组织学生走出去参观、调研和实训。

3、专业课程引进企业真实项目。专业课程教学中,每个专业至少有一门课程引进企业(社会)真实项目,在课程“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中全程体现“真题真做”,将企业真实项目与课堂教学项目相统一,在真做实干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四、“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打造“活力课堂”、“优质课堂”

按照《教学方法创新工程实施计划》中关于打造“活力课堂”、“优质课堂”的相关要求,在“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制定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要有利于互动、热闹、有趣、默契课堂氛围的呈现,让学生起来、出来、起来,以生动适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轻松快乐地体验专业课程的浓郁气息和独特吸引力,更好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本学期,分院将结合“优课优酬”评选,把更多“活力课堂”打造为“示范课堂”,形成一批分院乃至学校的“优质课堂”。

五、其他

按照《教学方法创新工程实施计划》相关要求,在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编制前,请各专业(教研室)组织说课,交流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运用;学期中,分院将组织议课、磨课,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研讨;学期末,分院将组织参加教务处的教学方法创新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国际交流学院

20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