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授课计划
1、建议各专业(教研室)以主题教研活动研讨形式编制授课计划,力争科学、规范、统一(附授课计划编制要点),特别加强对新教师、新转岗教师的结对指导。
2、各专业(教研室)审核、把关,专业(教研室)主任签字后以专业为单位统一交董雷雷老师处(老生9月12日前,新生9月27日前)。
二、课程考核形式汇总表
各专业(教研室)9月12日前以专业为单位统一交李莹颖老师处(含新生)。
三、各专业做好单设实训计划,提交用车汇总表(9月12日前以专业为单位统一交董雷雷老师处)。
四、专业(教研室)教研活动计划
1、专业(教研室)教研活动计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对照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结合本专业2019届人才培养方案,研讨本专业如何参照执行;
(2)学习浙江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浙江省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研讨如何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3)分析目前专业信息化教学现状,结合各平台开放共享的课程资源和专业教学资源,研讨本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深入与课程(或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4)组织开展说课活动。
2、专业(教研室)教研活动至少两周开展一次,一学期总共10次左右。
3、专业(教研室)教研活动计划9月12号之前以专业为单位上交董雷雷老师处。
五、专业(教研室)实训室建设规划
六、交流生任务
分院2019-2020学年至少安排12名省内外其他高校交流生。
七、组织好转专业学生的审核、测试
八、全学期统筹专业听课安排
九、各专业(含中澳)新生研讨课
十、产教融合会议
附学校授课计划编制要点:
授课计划中应明确课程考核办法、期末总评成绩的构成比例,具体参照《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执行。
(1)任课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确定该课程的考核方案,包括课程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方法、总评成绩的构成比例等,并在授课计划中注明课程考核方案。同一专业平行班级课程须采用同一考核方案,实行“同课同考”。
(2)授课计划中应明确课程考核办法、期末总评成绩的构成比例,具体参照《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执行;
(3)授课计划中的每个章节均要有体现德育教学的内容、授课时间、主题等要素(建议授课计划表增加一列课程思政相关内容);本学期开课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公共必修课程(两课、形式与政策课除外)需完成填写“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
(4)凡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必须进行终结性考核。开课量大的课程或阶段性授课的课程建议在阶段中完成;第13个教学周之前结束的课程一般在课程结束后一周内完成考核;第13个教学周之后结束的课程考核时间一般集中安排在学期末的最后考试周。
(5)在记分册上须记录所有总评成绩构成项目的原始数据;鼓励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在平台上体现过程性考评的原始数据。
(6)课程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办法确定后,一般不应更改,并由任课教师在课程第一次教学时在课堂上告知学生。
(7)在授课计划课外作业栏,注明布置作业的情况。每门课程学生完成作业量总小时数不低于“(学分数+1)*2”;专业核心课程每门课程平时测试数不低于“学分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