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公外教研室教学常规、教科研管理规范
一、教学常规
1、关于备课:
要求:a、期初以教材备课,单元备课为主,写好学期授课计划;
b、课时备课要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
c、书写好教案的各项内容,新教师写详案,三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可写简案;
d、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自制教具,多媒体等);
e、一种教材由多位教师承担,应分工合作开学初就完成全部备课任务;一种教材由一两位教师承担,应达到学校要求备课余量(任新课教师开学初应完成总学时1/3学时的备课任务,期中时应完成总学时2/3学时的备课任务;任教未满三年的新教师开学初应完成1/2学时的备课任务,期中时应完成全部备课任务;其他教师应完成2周备课余量)。
方式:a、课程组备课,要发挥课程组的作用,尽量做到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做到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进度五统一。
b、新老教师备课:新教师提前备好课后要主动找结对的老教师商量,求得老教师的指点和对教案的修改。
2、关于上课:
教学要求:
a、教学目的明确,教材、学生分析到位;
b、课堂整体性强,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条理清晰;
c、注重技能训练,强调实用能力培养;
d、精讲巧练,方法灵活;
e、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好;
f、面向全体学生,机敏处理偶发事件
g、语言表达清楚,有感染力;
h、能合理有效利用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i、板书设计合理,书写清晰规范;
j、教学效果好。
教学处理:
a、课程组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板块组合并容入辅助教材中的相应部分;
b、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形成主体化、梯度式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技能训练和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着力体现task-based的教学思想;
c、注重课堂信息密集量。
教学组织:
a、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使学生始终处于认真参与教学活动的状态;
b、做好考勤工作,认真填写教学日志,并及时投到日志箱里;
c、学生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能主动和班主任联系,及时处理好妨碍教学顺利开展的不利因素。